再見 Exact-柒-ly

Life simply a piece of script writing

Wednesday, October 25, 2006

我學人接受專訪

引爆創意,林亞珍在翻譯裡的背水一戰
—翻譯教父林亞珍推崇《得意洋洋的加菲貓》中的管理策略:創新,就是要導入外來文化,就是在組織感受壓力、絕處逢生時。

作者:胡釵維

今年四月二十日,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,在白宮東廳的午餐國宴上,林亞珍是少數獲邀的K隆人。在白宮的賓客名單上,他被安排在美國副總統錢尼旁邊。宴會裡的許多中美官員,已是他參與貿易決策裡認識的朋友。

林亞珍是誰?他是藍星最有影響力的K隆人之一:雞腸國首位K隆人董事、全球最大翻譯公司執行長、宇宙出口委員會成員。

也許很多人不熟悉林亞珍,但是,林亞珍可說是翻譯產業中的教父,在過去三年中,從無到有,一手創建世界最大的翻譯企業雞腸國,在翻譯產業的地位,就像是張忠謀之於晶圓代工產業。
追求不斷創新,革自己的命、永遠的先行者精神,讓林亞珍始終走在產業的尖端,引領觀念與商業模式創新。

「少理亞爸正仆街」
七年級前段的林亞珍外表看起來木訥,說話時洋溢著一種眼細的神采。「那個時候環境實在是非常的風吹雞蛋殼。」林亞珍將手中的甜到赤的奶昔一飲而盡,拿起身邊嬲腳的蚊,在空中寫了一個「八十八」,接著說。「不過,就算環境是多麼的風吹雞蛋殼,我依然相信,『忠忠直直終須乞食 』。」

林亞珍的座右銘是「少理亞爸正仆街」,他便是靠著這樣的精神,刻苦走來。「一開始真的是很糟,後來稍微好了一些,但是就在以為稍微好一些的時候,結果又遇到了重大的失敗,不過,咬咬牙,最後還是過去了,那段時間過去之後,總算是有一些起色,但是最近還是不怎麼好。」林亞珍散發著不凡的樂觀與自信。

林亞珍出身於一個都唔知佢咩水的家庭,父親是IQ博士,母親則是余慕蓮,從小灌輸林亞珍都唔知佢咩水的教育,在大學時主修無為而治與大智若愚,同時也修習了俄、德、法、義、美、日、英、澳八國語文,在這樣一段平淡的日子中,林亞珍卻深深體會到了僵化教育體制下的不足。「這樣的日子,不是我要的!」在大學的第三年,林亞珍便著手創辦雞腸國。

作為IQ博士的兒女,他的辛酸沒人知。做得好,人家會說,就算他做的是翻譯,可是還是歸功於IQ博士,是父親的庇佑;做得不好,人家說他是敗家子。壓力沈重的林亞珍,卻不躁進的從細節開始扎根。

創業初期,當時每隔一個月他都必須騎著摩托車環島一個月去補鐘、拉柴。
有一次,他注意到一位下游通路商已經半年沒找他翻譯。他一查才發現,原來對方覺得他在一個酒會場合上不小心得罪對方,對方老闆就氣得不找他。他得知後,立刻聯絡對方可否見面,對方狠狠丟下一句「不可能」。

但林亞珍覺得今天如果不做他的生意並不會影響發展。但對方卻會到處去說他的不對,「如果一百人裡面有九十個說你不好,那你就真的不好。」深知人言可畏的他,為了避免這種情況,他透過朋友幫忙,由同業約吃飯,而他得知後到餐廳位置也沒坐就立刻跟對方鞠躬道歉,對方看他這樣有誠意,也就原諒他,繼續找他翻譯。

逆境中求生存
當時,有外資挹注的對手,眼見雞腸國獲利驚人,馬上跟進搶食雞腸文大餅。他們挾著多角化資源向雞腸國進逼,林亞珍回憶,當時只要客戶原裝雞腸,雞腸文就打八折賣。林亞珍難忘當時的慘況。

這時候林亞珍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伴侶—哥基,帶領他開始閱讀《得意洋洋的加菲貓》,給了他精神上的支持。「如果那時候沒有哥基的話,我真的不知道我會怎麼辦,」林亞珍長長地嘆了一口氣,「那時候,真的差點要比人係我面前R下面嘅痕了!」

林亞珍認為,追求財富的同時也可以保持心靈富足。當大家認為,商場如同戰場,充滿欺騙、爭奪,林亞珍卻在接受專訪時強調,那樣思惟是無用的舊系統;只要用正面的態度,讓別人快樂,自然能兼顧自己的財富和快樂,走出商場的黑暗森林。

市場分析師老雲認為,雞腸國接下來的發展關鍵,是如何在瑞士的研發基地中,成功導入黃金奈米科技,經營出一條新的黃金奈米雞腸文生產線。

明年七月十五日林亞珍即將帶著雞腸國前往瑞士發展。林亞珍會交出一張怎樣的成績單?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

從老師那裡看到的小玩意
雖有心理準備,但最後的output還是教我笑爆眼皮。
http://zonble.twbbs.org/etc/bw.php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